爱奇文旅

旅行中感受文化的深厚,文学中寻找旅行的乐趣,爱文旅是一种生活习惯。回归田园和乡村生活,唱歌写作文学动起来,过上康养生活从文旅开始。

从南锣鼓巷到什刹海

      我从一本北京旅游书中看到关于南锣鼓巷和什刹海的描绘,就想一探究竟。这次到北京,我就住在齐白石纪念馆旁(雨儿胡同),来一睹南锣鼓巷的芳容。地铁六号线一出来,就能看到南锣牌坊;南锣地区胡同是密密麻麻的,比较知名的有前圆恩寺胡同、帽儿胡同、北兵马司胡同。胡同里有很多店铺,有不少有特色的小吃。

       中央戏剧学院就坐落在南锣中部,平添几分文艺风。南锣的东边是交道口,西北边是鼓楼,从胡同中穿来略去,下午和夜晚沿路有很多游客涌来,一座座四合院呈现在眼前,屋前游客在拍照,夹杂着商铺的吆喝声。与东四不同的是,南锣只有清晨和深夜才是宁静的,相同的是本地居民依然是老年人居多,市民生活也很悠闲而简朴。

       我又在午夜走到了地安门,穿过地安门往西走就到了什刹海了。
       什刹海的特色是酒吧多,晚上每个酒吧门口灯光闪烁,不同颜色的灯光,酒吧前台通常有乐队演唱,来这里的大多是年轻人。这些灯火和乐声点缀了什刹海,使得什刹海人气很旺,也有很多过来赏景的人,灯光映在湖面,湖面吹着清风,漫步在夜色的岸边,别有一番风情。

       什刹海边角上的银锭桥大名鼎鼎,据相关资料记载,这里是乾隆皇帝赏景之地,也有一说,站在银锭桥能望见西山晴雪,想想看多动人,现在自然是看不到了。这银锭桥很短也很窄,它就是要配上这样的尺度,这个湖是长条形的 ,比较窄,周边的建筑是胡同风格的,多数是一层楼,体量小而密,沿建筑形成街,街刚好靠湖边,这种风格在北京估计就是什刹海特有的,从南边走到北边,有一寺塔高耸。

       什刹海往南走,我来到烟袋斜街,也是特意来看看,也是从那边旅游书上看的,烟袋斜街的胡同格局依旧比较地道,街道尺度宜人,再出来就是交道口,往东走几百米就接近锣鼓巷了。

评论(1)